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少数民族班应用型农机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2)

来源:湖北农机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2 08: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1 卓越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结构图 图2 学生就业能力评价图 图3 单位重视学生能力分布图 图4 单位对学生待加强能力评价图 5 结论 (1)探索与农机事业单

图1 卓越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结构图

图2 学生就业能力评价图

图3 单位重视学生能力分布图

图4 单位对学生待加强能力评价图

5 结论

(1)探索与农机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少数民族农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民族学生到地州、县监理、推广、购置补贴办、农技校等不同部门的岗位,提高了理论联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减轻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工作压力,缓解了农机专业人才不足和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的现状,学生的工作表现得到了众多单位的认可和好评。同时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特别是促进民族学生就业方面能够逐步积累一些好的经验,也为今后的专业实习、实践课程建设积累好的经验,为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促进学生就业拓展实践新途径。

(2)通过对基层企事业农机部门调研分析,新疆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明显高于已老龄化的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基层农机部门欢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希望学生毕业后回实习单位工作,但受所在地公务员招考不限专业影响,农机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录用率不高,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在公务员招聘考试时设置专业限制,让更多的农机专业毕业生考入基层农机部门,促进民族学生在生源地就业,充实基层农机管理的专业人员队伍。

[1] 李雪莲,韩长杰,张绢,等.地方农业院校基于CDIO理念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施路径及效果初探——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新疆农机化,2017(05):43-46.

[2]周燕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8(26):40+45.

[3] 王彬谕.基于“双导师制”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路桥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17):260.

[4] 朱以常,陈英.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6(02):67-69.

[5] 张绢,李雪莲,黄薇,等.面向“卓越计划”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5):237-238.

[6] 肖阳,梁旭坤,陈光忠,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6(21):90.

[7] 曲伟峰,马春艳,于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16(13):93.

[8] 冯小庭.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下),2016(06):10.

[9] 徐啸涛.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5(01):38-39+58.

[10] 李雷.我院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4):130-133.

[11] 张绢,黄薇,闫爱民,等.地方农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探析——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新疆农机化,2016(03):43-45.

文章来源:《湖北农机化》 网址: http://www.hbnjhzz.cn/qikandaodu/2021/0712/1530.html



上一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农机教学模式创新
下一篇:信息化的农机翻课

湖北农机化投稿 | 湖北农机化编辑部| 湖北农机化版面费 | 湖北农机化论文发表 | 湖北农机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湖北农机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