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湖北传统民居空间孝道礼仪刍议(4)

来源:湖北农机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6 05: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卢雪松.鄂东陈家山传统民居的环境设计——以陈氏祖堂屋为例[J].装饰,2014(10):131-132. [3]梁徐宁.孝悌之道与德性修养[J].东岳论丛,2009(9):116-1

[2]卢雪松.鄂东陈家山传统民居的环境设计——以陈氏祖堂屋为例[J].装饰,2014(10):131-132.

[3]梁徐宁.孝悌之道与德性修养[J].东岳论丛,2009(9):116-119.

[4]彭红.恩格斯的“两种生产”论和中国古代宗法制度探源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379-382.

[5]宋国彬.合和·尚中·格物——鄂东新屋塆传统民居的生态观念[J].装饰,2016(4):128-129.

[6]冷先平.论湖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视觉文化资本的艺术生产与消费关系——以武汉市黄陂大余湾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10):74-76.

[7]杜文成.荆门传统民居的特点与保护策略[J].荆楚学刊,2017(4):20-27.

[8]任济东.明清古村落的审美解读与价值探析——以太行山、黄山古村落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5):125-131.

[9]聂双燕.湖北乡村传统民居装饰的艺术性探究[J].大众文艺,2018(7):126.

[10]周百灵.江汉平原传统民居的形式语言研究[J].江苏建筑,2011(1):7-8.

[11]孙琳,吕健,谢庆生.基于符号演化的木制民居装饰构件设计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18(6):212-218.

[12]雷雪梅.从传统民居看文化思想对建筑艺术的影响[J].美术大观,2006(12):33.

张睿智(1982—),男,湖北云梦人,研究生,副教授、硕导,主要从事建筑设计伦理研究。

魏鹏郦(1994—),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建筑设计伦理研究。

1 绪论中国自古乃礼仪之邦,孝道礼仪可追溯至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朝。弘扬孝道礼仪既是永不过时的时代内涵,更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核心内容。孝道礼仪蕴含着人与人之间的伦理秩序、传统的家风教育以及古今道德底线观念。在多元文化交融的华夏大地上,湖北省域内有我国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级城市,孝道礼仪也是该区域传统文化的最大亮点。故湖北有别于其他省份,该地自古就渗透着浓厚的孝道观念。千百年的朝代更替与文化传承过程中,湖北传统民居作为人类生活的空间载体,始终是孝道礼仪最好的间接印证。湖北现存的传统民居大多始建成于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制度法令与民族孝礼文化等因素共同影响着该地传统民居的设计伦理表象,在民居的平面形制方面呈现出了典型的孝道礼仪特征。湖北传统民居承载着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性思考、日益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印证着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其均衡对称的平面布局、既壮硕又适形的体量空间、丰富精致的建筑构件及装饰纹样,都富含着深厚的文化气息和伦理意蕴。而先辈们不仅将情思寄予自己的宅院,更将自己信仰的国法与人生八德礼制之首的“孝”相结合,升华至感性与理性的统一[1]。2 湖北传统民居空间孝道礼仪概念湖北传统民居所蕴含的“空间孝道礼仪”的概念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突出以天然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晚辈对已逝去先祖们的崇拜[2]。这种崇拜起始于氏族公社时期的祖先崇拜,后经三皇五帝时开设祭天、祭祖之规,从此祭祖便成为中国古代宗法礼制思想的奠基石。在中国的传统民居中,无论是高门氏族中设立的宗庙,还是窄门小户里布置的祠堂,都是预留好的祖先的位置,使其成为重大节日与纪念之时祭祖活动的重要空间。《礼记·大传》中述[3]:“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亲亲,仁也”。因亲近亲人,故尊重祖先;又因对共同先祖的崇拜,故团结同族宗亲,延续宗族的存在。在湖北传统民居中,对祖先的崇拜观念,均蕴含在其巧思的布局与构造之中。这种宗法观念以及祖先崇拜对湖北传统民居的影响极为深刻:首先为了聚集宗族的力量,宗法思想要求有共同血缘的宗室聚族而群居[4],这一思想为传统民居的基本模式打下基础,湖北传统民居不论房屋体量大小,大多是由多间房组合在一起的群体;另外,农业在古代是第一生产力,土地多为宗族赖以发祥的根本,聚族而居的氏族大多须立足于土地,这样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民居向上发展。因此,在这样的宗法思想的制约下,湖北传统民居就形成了以某一房屋为中心向四周伸展的多组单层建筑群体,这也是湖北传统民居的典型风貌。传统民居中所提及的“空间孝道礼仪”体现的第二个层面,是指对于居住在整个宅院的家族来说,根据家庭地位分长幼尊卑。处于家庭中的每个成员,不单单保有着原始的生物性血缘关系,还加上了宗法制度的制衡。比如古代的父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父亲作为家庭的最高权威,与子女等家庭成员间可同比于君臣关系。在传统民居中,通过规范的平面布局和细致的尺度划分,有效地区分了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和行为准则。而建立幼孝长、卑敬尊的伦理秩序,以及极大程度上利用空间布局完善此伦理秩序[5],这便是传统民居中所涉及的空间孝道礼仪的第二个层面。通过这两个层面来剖析湖北省内各个传统民居空间,进而展开对湖北传统民居空间孝道礼仪的思考。图1 湖北武汉市黄陂区大余湾村余传进宅图2 湖北咸丰县蛇盘溪村民居堂屋内先祖牌位3 湖北传统民居空间孝道礼仪表征人之行,莫大于孝。湖北传统民居中的布局思想首先不是考虑建筑学上的问题,而是以家族成员之间的伦理性为先,通过空间划分传达扬孝道、树家风的伦理思想。敬天法祖的天道思想、尚中贵和的中庸之道和百善之先的孝道观念极大程度地影响着湖北传统民居中对逝者先祖的空间孝道礼仪以及对生者长辈的空间孝道礼仪,湖北传统民居中孝道礼仪具体表现为其平面形制、空间体量、建构材料和装饰纹样设计等方面 已逝先祖的空间孝道礼仪湖北传统民居以其规整、并联、中心发散的院落式结构为典型特征,一般以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多,故分为开敞式和封闭式。其余附属房屋围绕主体建筑沿轴线成对称分布四周发散。其用清晣的格局进行布局,在旧时庞大的家族生活中,呈现出有条不紊的伦理秩序。这种平面形制是以堂屋为中心,既有秩序感,又有层次感;看似透明,但每个区域都是独立的整体;整齐划一,不可分割,适合安排以血缘为纽带、以谱序为次第的家族,按照长幼、辈份、尊卑聚族而居。这是传统孝道伦理、道德规范和宗法观念在湖北民居布局上的具体表现。秩序井然的民居布局处处体现尊卑伦理秩序,从正中的空间布局显示出堂屋是体现伦理秩序的核心空间,同时堂屋中普遍供奉的祖先牌位和“天地君亲师”是对已逝先祖空间孝道礼仪的最好表达。湖北武汉大余湾村先祖为江西填湖广的迁徙人口,祖籍江西婺源,为避兵难于元末迁居武昌,后又入迁于木兰山系南麓。余传进大宅是由两户近似一模一样的“三间两厢四合”(横向共有三开间,左右各置一个厢房,四周围合而成)的天井院落,横向并联组合而成的传统民居(图1)。以其中一户的平面形制来说,从纵深上看是由厅屋、天井、堂屋组成。庭庭院落里,天井分隔出的内院供妇孺玩乐或作为生活起居之用,外院作为公共活动区,四面建筑的围合向心性形成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空间,空间的功能划分非常清晰地践行了儒家内外有别的伦理家风。余宅横向视之,堂屋两侧共有两间正房、天井左右设两厢房、宅院为一明两暗三开间式。天井后为堂屋,堂屋与天井亦用四个双扇隔扇门分隔开,堂屋次间左右均为正房,均为三开间,正屋为“一堂二室”型。宅院入口设置为退进的“槽门”,偏向中轴线一边,明间向内凹进两米,筑有较高的台基,以抵御水患。家族成员的之间的尊卑、主从关系在建筑平面布局中有明晰的映射,而居于建筑中心的堂屋多为体现伦理秩序的核心空间。堂屋是展现孝道的重要空间,并且根据家庭成员的不同社会阶层营造不同的房屋制式,由此分亲疏、上下、宾主、内外之别,体现出民居的孝道礼仪。堂屋是整座民居的核心空间,故又称“正屋”。明清时期政府有规定“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6],湖北传统民居堂屋多为三开间两厢房,如日后家庭人口不断繁衍,则将旁侧二次间横向分隔或并联。堂屋一明两暗,形制中的明间常用于供奉神龛或设祖先神位,墙壁正中挂中堂画,对联侧置于两旁。堂屋作为家族重要事宜的聚集地且置于正中,堂屋基座高、体量大,高大宽敞的空间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有一定的使用面积,在举行家庭礼仪时所有成员都可容纳其中,堂屋空间中要有专属的位置来供放祖先牌位及其遗物,堂屋中所供奉的 “天地君亲师”是彰显家族礼制的最高形式 (图2),以及其所在宅院需由本宅后人世代守护,以保证孝礼世代延续。根据家庭成员不同的家庭地位规定出各房与堂屋的距离,分隔出的“门堂分立”产生尊卑之别。天地君亲师为儒家祭祀的对象,多在传统民居堂屋中设一牌位或供奉天地君亲师条幅。这一行为是古代祭拜天地、思念先祖、纪念圣贤等民间祭祀行为的结合体,也是中国传统孝亲顺长、尊亲重孝、敬天法祖、忠君爱国的价值观念的体现。此举对人们有着长期的精神统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居住者的行为习惯,这体现了湖北传统民居中对于已逝先祖严格的孝道礼制和伦理宗法制度。湖北传统民居中堂屋多设暗阁楼,楼梯大多设于在供奉祖先神位的屏壁后前,有的也将楼梯设置两侧次间,阁楼虽然在外观上看只有一层,但是房屋顶部有利用屋面山尖而形成的空间。堂屋较之屋内其他区域要高大宏伟,进深较长,屋面跨度大,所以堂屋的屋顶通常采用抬梁式木构架。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较费木材,它是以减少柱子的数量,来获得室内较大的空间。而堂屋次间通常采用穿斗式木屋架,屋顶形制有悬山式或双坡硬山式。堂屋构造直接将梁架两端搁置在前后檐墙上,前檐常用立柱挑出,可增强梁架的稳固性。挑头多为本地传统的装饰形式,一级、二级可见龙头挑,少数雕刻前檐挑出,形成特殊的装饰构件,可与堂屋两侧厢房、前厅、后堂相连[7]。图3 民居选址区位示意图图4 老人房地理高差示意图图5 湖北西南地区传统民居中的天井图6 湖北咸丰县蛇盘溪村民居长辈房窗棂纹样3.2 生者长辈的空间孝道礼仪湖北境内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不仅需要考虑夏季的防热和通风,而且还需要兼顾冬季的防寒和保暖。湖北传统民居大多建于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区域。先人在寻找民居基址的时候会观察山势、山脉、水流等方面的变化[8]。背山面水(图3)的选址原则不仅符合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藏风聚气的福祉标准,而且还能适应气候环境。湖北传统民居多建于向朱雀方位(向南)的缓坡之上,使村落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向南朝向的坡地有一定的地理高度差(图4),能提供良好的日照环境,满足民居的日常采光需求。而在湖北传统民居中以左为尊1的老人房,正位于枕山、环水、面屏的最理想的居住环境之中。背山,就是指坐山朝水、坐北朝南的方位选址。大多数的老人房位于整座民居的北方而面向南方,不仅能达到抵御北方寒流的需要,而且因为北方地势高于南方,是冬季日照时间最长的区域,这样使得长辈生活的起居空间里,防寒和保暖有了一定保障。因湖北地区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80%[9],所以屋面一般比较陡,而在屋面前后,相接形成一个盛水状如深井的“口”字形的空间,故名“天井”(图5)。在先人看来,水为聚,水聚则生财[10]。屋顶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淌入天井,寓意水聚天心,称其为四水归堂之势,寓意“财源滚滚”。天井规格一般不大,进深与厢房等长,宽与正屋明间相同。地面均用青砖或青石铺砌,四周用青砖或块石上垒。老人房的方位远离天井这类湿凉之地,也正是由于民居选址的地理高差使得老人房在全屋地理位置的最高点,在湿冷的阴雨天能保持干燥生活环境,以便长辈身体恢复以及益寿延年。湖北咸丰县蛇盘溪村传统民居中的老人房窗扇均有精美的镂空雕刻,窗和窗框均为木质双格扇,内开式,底部有横版且完全占满开间,且窗扇纹样大多为蝙蝠云纹和蝙蝠寿纹(图6)。蝙蝠云纹结合蝙蝠与祥云,寓意福寿双全。蝙蝠寿纹不仅对传统蝙蝠纹样的形态进行描述,达到以蝠喻福,还在原始的蝙蝠元素基础上,进行概括、重构并衍生出新的元素,着重突出蝙蝠飞舞环绕从而形成寿字,寓意寿山福海[11]。老人房设方形窗棂,窗和窗框均为杂木制成方形窗棂,通透、有利于通风采光。夏季天气炎热,隔扇窗可全部开启,有助于室内通风和日常照明。在冬季窗棂可粘贴窗纸,能阻挡冬季的寒风,同时也可通光,不影响日常采光需求。湖北传统民居在布局中将家庭地位高的成员设置于堂屋两侧,这不仅在方位上突出长幼有序[12],也在路径安排上潜移默化地突出尊老与孝礼的概念(图7)。余宅门厅即为下堂,两侧为下房,均为一间,右边为仆人房,下堂的左侧为与家庭关系不亲密的成员所居,两间下房路线与屋内核心成员并无交叉,也不得擅自进入堂屋。下堂后为天井,下堂与天井用隔扇门分隔,天井两侧为厢房,均为一开间。天井左右厢房较远于堂屋,供晚辈使用,在晚辈日日行礼制给长辈问安的时候,均要进过家庭内部的核心——堂屋。堂屋右边的正房为宅院主人及其妻所居,左边正房供长辈和身份尊贵者使用,设为老人房。堂屋左边的正房最为尊贵,这是利用以左为尊来区分家庭成员等级。同时在老人房的空间尺寸上也能体现孝道的内容,老人房宽与各厢房同等,进深却比堂屋以及各厢房的空间体量大,接近于下房与子女厢房之和。图7 湖北武汉余传进宅空间路径示意图4 结语弘扬孝道礼仪是传承价值观念、增强家风家教、严守道德底线的核心,也是走中国道路战略思想的前提。湖北作为古往今来传承孝道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该地传统民居不仅融合了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也承载着孝道礼仪的演变。湖北传统民居内的空间孝道礼仪大多具有代表性,分析该地域传统民居空间孝道礼仪,对当下树立正确孝礼观念具有积极作用。不仅如此,通过厘清湖北传统民居空间孝道礼仪,更能为日后探讨影响湖北传统民居空间的其他因素提供借鉴和参考。注:1文中所述“左右”方位观念时,皆以人在建筑外面向入口时的左右为基准。图片来源:图1、图3、图4、图7:作者自绘。图2、图5、图6:作者自摄。参考文献:[1]周玉明,魏向东.传统民居隐性环境特征的延续[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2):131-132.[2]卢雪松.鄂东陈家山传统民居的环境设计——以陈氏祖堂屋为例[J].装饰,2014(10):131-132.[3]梁徐宁.孝悌之道与德性修养[J].东岳论丛,2009(9):116-119.[4]彭红.恩格斯的“两种生产”论和中国古代宗法制度探源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379-382.[5]宋国彬.合和·尚中·格物——鄂东新屋塆传统民居的生态观念[J].装饰,2016(4):128-129.[6]冷先平.论湖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视觉文化资本的艺术生产与消费关系——以武汉市黄陂大余湾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10):74-76.[7]杜文成.荆门传统民居的特点与保护策略[J].荆楚学刊,2017(4):20-27.[8]任济东.明清古村落的审美解读与价值探析——以太行山、黄山古村落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5):125-131.[9]聂双燕.湖北乡村传统民居装饰的艺术性探究[J].大众文艺,2018(7):126.[10]周百灵.江汉平原传统民居的形式语言研究[J].江苏建筑,2011(1):7-8.[11]孙琳,吕健,谢庆生.基于符号演化的木制民居装饰构件设计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18(6):212-218.[12]雷雪梅.从传统民居看文化思想对建筑艺术的影响[J].美术大观,2006(12):33.

文章来源:《湖北农机化》 网址: http://www.hbnjhzz.cn/qikandaodu/2020/1026/467.html



上一篇:湖北浠水文庙建筑景观探略
下一篇:湖北省湖泊管理制度机制建设对策

湖北农机化投稿 | 湖北农机化编辑部| 湖北农机化版面费 | 湖北农机化论文发表 | 湖北农机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湖北农机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